2021成都大运会取消了吗
2021成都大运会取消了吗, 为了筹备本届大运会,成都投资超千亿,对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四川大学体育馆、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馆等29个比赛场馆、16个训练场馆和4个备用场馆全部升级改造,并花费近20亿兴建成都大运村,建设大运会交通路网系统。
2021成都大运会取消了吗1北京时间2021年3月26日,“成都大运会将取消”的消息在新浪微博、微信群、朋友圈等网络平台流传,引发关注。
据网上流传出的美国国际大学体育联合会公告显示,由于疫情原因,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FISU)将取消2021年在中国四川省成都市举办的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公告中写道,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宣布取消2021年即将在中国成都举办的夏季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这一决定主要是考虑到如今的全球竞争的复杂性,要确保所有人的健康和对安全的承诺。
有关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合同和协议将被作废,接下来FISU将与成都组委会进行协商,以确定是延期举办还是直接取消。如果成都组委会同意将大运赛延期至2022年举办,国际体联执行委员会将在5月的下一次会议,确定延期的日期。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成都大运会第一次传出取消或延期的消息了。
此前,成都大运会就已经两次推迟开幕时间,从原定的2021年8月8日延至8月16日,后来又延至8月18日。
因此,结合此前多次延期,这次美国国际大学体育联合会传出成都大运会取消的消息,尤为引发广泛关注和担忧。
不过,3月26日晚间,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迅速发布公告辟谣。
晚上20:00,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官方微博@FISU国际大体联 发布声明称:我方关注到一些信件上关于“取消成都2021 FISU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言论。在此,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FISU)郑重声明:这些信件上的信息纯属误读,不应被视为官方信息。
一小时后,@成都2021世界大运会 转发该条微博,并配文:取消大运会的言论纯属误读,请大家关注官方信息。
据悉,2021成都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是首次在中国西部地区举行的世界级综合性运动会,也是成都首次举办的世界级综合性运动会。
为了筹备本届大运会,成都投资超千亿,对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四川大学体育馆、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馆等29个比赛场馆、16个训练场馆和4个备用场馆全部升级改造,并花费近20亿兴建成都大运村,建设大运会交通路网系统。
3月初,高新区体育中心、城北体育馆等场馆相继完成建设,并对公众开放。
2021成都大运会取消了吗2疫后举世瞩目的世界级盛会
近一年多来,由于新冠疫情持续影响,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筹备这样一项国际赛事,绝非易事,毫无疑问,成都面临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成都大运会将是新冠疫情后中国举办的`第一场世界级盛会,在世界各国仍然在和新冠疫情各种抗争之际,中国在为世界作出榜样!这注定是一场意义非凡并让世界震惊的盛会,它将向世界展现中国抗疫的重大成就和伟大贡献,也将向世界展示成都魅力和中国风采,中国成都在向世界人民发出邀请。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是由“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办,只限在校大学生和毕业不超过两年的大学生(年龄限制为17-28岁)参加的世界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其前身为国际大学生运动会,素有“小奥运会”之称,从1959年在意大利都灵开始举办至今已有60年时间,分为夏季大运会和冬季大运会,其中夏季大运会,中国之前只有北京、深圳和台北成功申办过,冬季大运会只有哈尔滨成功申办过。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举办,可以全方位提升城市发展的机遇,也是向全世界传达城市和国家形象的重要窗口,有利于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社会和谐的社会功能。
成都凭什么可以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成功举办过世界级运动会的中国城市本来就不多,对于成都来说还是头一次。成都有2300多年的建城史,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是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是中国西部对外交往的主要门户。成都拥有两个对外开放口岸(双流国际机场口岸和青白江铁路口岸),正在建设的天府国际机场将于2021年6月底前投入使用,届时将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国内第三个拥有双机场的城市,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在2020年5月单月航班起降架次量到达了全球第一,全年旅客吞吐量达4074万人次,位居全国第二。
2020年,成都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716.67亿元,位列中国西部城市第一,全国第六,GDP增速达到4%,位列全国GDP前十城市第一名,驻蓉领事机构达20家,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城市达96个,在蓉世界500强企业近290家,与228个国家(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是中国中西部地区首批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城市之一,成都也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大学密集区,是中国高等教育重要的基地之一。
在“2020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出炉后,成都继续位居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这已经是连续12年位居第一,“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最新的《2020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成都也是牢牢稳坐榜单第一名。
成都正在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推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并以世界文化名城为目标,全力打造集世界文创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和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于一体的“三城三都”城市品牌。
筹备工作全速推进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成都“大运之年”。 筹办好成都大运会并以此契机展开高水平建设世界赛事名城成为成都市政府的重大任务。针对本届大运会的特质,成都提出了“绿色”“智慧”“活力”“共享”的办赛理念,成立了由市长牵头负责的成都大运会执行委员会。
图:成都大运会执行委员会领导机构
图:成都大运会执行委员会第十次会议
设立14个赛区委员会和49处场馆,实现大运会相关区域5G室外网络全覆盖,招募上万名志愿者服务,开展城市志愿服务活动数百场,深入推进城市环境整治和品质提升。
按照施工安排,成都站第一阶段的北站房主体工程和屋面钢结构工程已全部完成。该站房拆除工程将于11月15日正式开始,拆除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预计年底完成。老站房拆除完成后,将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剩余建设。
自10月11日起成都站(火车北站)将停止办理客运业务,进行改造施工。成都站扩能改造期间,其主要客运业务将调整至成都西站办理,计划调整26对跨局旅客列车至成都西站接发。
火车北站暑运后全封闭改造,2024年全面改造完成!
成都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通过《成都面对面·党风政风热线》透露,截至目前,火车北站扩能改造工程已完成北站房主体结构和屋面钢结构、行包房、成都站至东站之间的引入线工程建设。
据介绍,根据铁路部门确定的火车北站建设过渡方案,成都站将在2019年暑运后停办客运业务,进入全封闭改造阶段,届时将在成都西站分流普速客车业务,在成都东站分流动车客运业务,预计2024年全面改造完成。
同时,成都铁路枢纽西环线成都南至红牌楼段(紫瑞隧道)力争年内启动建设,为枢纽环线实现全线双线贯通,开行公交化列车创造必要条件。
开工了
根据成都路政局官网上显示的消息,成灌西环线联络线于2022年开工,目前成都铁路枢纽环线已经全线灌通,成灌线已可以通过铁路东环线直达东站
成灌铁路,简称成灌线,又称成灌快铁,是成都市域铁路的第一条线路,也是成都市轨道交通系统中投入运营的第一条线路
成都大运会涉及哪些高校如下:
西北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CUPL)、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
西北工业大学:
1946年,迁至咸阳。抗日战争胜利后,北洋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焦作工学院相继迁出复校,北平大学工学院和其它三校未迁出的师生继续留在国立西北工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
1893年9月20日,已任北洋官铁路局总工程师的金达上书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从中国铁路发展的需要出发,建议开设学堂,培养中国自己的铁路工程师。清政府借口经费困难,决定缓办,仅准在天津武备学堂增招学生。
重庆大学:
民国18年(1929年)夏,“重庆大学促进会”成立。同年8月,重庆大学筹备会成立大会开展,会上发布《重庆大学筹备委员会成立宣言》。同年10月12日,重庆大学在菜园坝杨家花园正式开学,建校之初,仅设立文理预科班。
华东师范大学:
光华以“知行合一”为校训(1930年改为“格致诚正”,1949年11月恢复原校训),以“培养高尚人格,激发国家观念”为宗旨,提倡“读书运动与爱国运动并进”。张寿镛、朱经农、廖世承先后担任光华大学校长。
北京交通大学:
清宣统元年(1909年),邮传部司员曾鲲化经过十余月的考察后,起草《上邮传部创办铁路管理学堂书》,文中提倡路政、培育铁路管理人才,并极力主张创办铁路管理学校。
同年,经邮传部尚书徐世昌上奏清廷批准,于北京府右街创办了“铁路管理传习所”,此为北京交大创校之始,为中国第一所管理学校。次年,为加强邮电事业增设邮电班,学校更名为“交通传习所”,为中国电信工程的开端。
华东理工大学:
1952年7月,根据全国高等工业学校院系调整方案,中央教育部决定创建华东化工学院;同年8月11日,在华东军政委员会高教部会议室召开关于学校创建工作的座谈会
会议决定学校定名为“华东化工学院”,由交通大学、震旦大学、大同大学、东吴大学、江南大学5所高校的化工系合并而成,校址设在上海市江湾政法路195号原同济大学理学院院址。
(一)加快建设进出川综合运输大通道。加快客运专线、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和高等级航道等进出川综合运输大通道建设,连接成都主枢纽与20个区域性次级枢纽和重要节点城市,直接服务“四大城市群”和“五大经济区”,形成畅通周边省市,通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北部湾等经济区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进出川综合运输大通道。加快成都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和西部地区门户枢纽建设,积极开辟新的国际国内航线,大力推进国际货运航空发展,架设内陆对外开放的空中桥梁。
1.铁路。
全方位打通进出川铁路大通道,增强路网灵活性,形成以客运专线、快速铁路、提速干线为主体,覆盖范围广、通道能力强、布局完善的区域快速铁路网。
以成都主枢纽为中心,加快建设以西成客专、成兰、兰渝铁路为主干线的连接陕西、甘肃的北向通道,以成渝客专、成遂渝铁路为主干线的连接重庆的东向通道,以成贵客专、成昆、隆黄铁路为主干线的连接贵州、云南的南向通道,以川藏铁路为主干线的连接西藏的西向通道。通过欧亚陆桥通道和泛亚铁路连接欧洲、中东及东南亚。到2015年,力争新增成渝、兰渝等4条进出川铁路,形成11条进出川铁路大通道。
专栏四 进出川综合运输大通道
重点铁路项目
建成成都至重庆铁路客运专线、兰州至重庆铁路、成昆铁路扩能成都至峨眉段、成都至雅安铁路、遂渝铁路增建二线等项目。力争建成西安至成都铁路西安至江油段、成都至贵阳铁路乐山至贵阳段等项目。加快建设成都至兰州铁路等项目。新开工建设川藏铁路雅安至康定(新都桥)至昌都段、成昆铁路扩能峨眉至广通段、隆黄铁路(内江至叙永段扩能改造,叙永至毕节段)等项目。加快川青铁路成都至马尔康至格尔木段、昭通至攀枝花至丽江铁路、成都至西宁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适时开工建设。
2.公路。
加快进出川高速公路大通道建设,全面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项目四川部分,实现主要进出川通道由普通公路向高速公路的跨越,显著提升通行和安全保障能力。
建成广元至陕西界、广元至川甘界、达州至陕西、巴中至桃园等高速公路,新增4条与陕西、甘肃相接的北向通道。建成成都至安岳至重庆、南充至大竹至梁平、达州至万州、宜宾至泸州至重庆等高速公路,新增4条与重庆相接的东向通道。建成纳溪至贵州界、攀枝花至丽江、成都至自贡至泸州至赤水等高速公路,新增3条与贵州、云南相接的南向通道。到2015年,新增11条进出川高速公路,形成18条进出川高速公路大通道。
专栏五 进出川综合运输大通道
重点公路项目
建成成都至自贡至泸州至赤水、雅安至泸沽、纳溪至贵州界、攀枝花至丽江、内江至遂宁、广元至陕西、广元至川甘界、达州至陕西、广元至南充、成都至南部、巴中至南部、巴中至桃园、成都至什邡至绵阳、达州至万州、巴中至达州、成都至安岳至重庆、遂宁至资阳至眉山、宜宾至泸州至重庆、绵阳至遂宁、乐山至自贡、南充至大竹至梁平、映秀至汶川、雅安至峨眉至乐山等高速公路。
加快仁寿经沐川至金沙江岸、乐山至汉源、宜宾至叙永、叙永至古蔺至习水、汶川经川主寺至川甘界、绵阳至九寨沟、巴中至广安至重庆界、自贡至隆昌、汶川至马尔康、雅安至康定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
3.水路。
实施“四江六港”水运通道和港口建设,全面提升水运通道通行能力和内河港口客货运吞吐能力,打造“畅通、高效、绿色、安全”的内河航运。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主轴,以岷江(乐山至宜宾)、嘉陵江内河高等级航道为干线,以渠江、岷江中段(成都至乐山)、涪江、沱江、赤水河、金沙江等航道为补充,构建“一横两纵六线”的内河航道体系。加强长江川境段、嘉陵江川境段、岷江、渠江等航道整治和渠化梯级改造,推进岷江航电综合开发。加快主要港口的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建设,着力打造泸州—宜宾—乐山和广安—南充—广元两大港口群。
专栏六 进出川综合运输大通道
重点水路项目
内河航道。继续推进长江川境段泸州至宜宾228公里航道通过能力提升,完成宜宾至水富30公里三级航道整治。全面实施岷江乐山至宜宾段航电综合开发,建成乐山至宜宾三级航道162公里。全面完成嘉陵江川境段534公里航道渠化建设,建成苍溪、亭子口2个航电枢纽,完成嘉陵江航运配套工程建设。完成渠江广安段航运工程建设,研究建设渠江风洞子航电枢纽。共渠化航道242公里,整治航道410公里。
港口码头。建设泸州港多用途码头二期续建工程、宜宾港志城作业区一期工程、乐山港老江坝作业区一期工程、广安港新东门作业区一期工程、南充港都京作业区一期工程、广元港多用途码头一期工程、金沙江库区码头等项目,新增港口泊位28个。
4.民航。
巩固和强化现有双流机场区域性枢纽机场优势,全力推进成都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和西部地区门户枢纽建设,充分发挥国家重要航空枢纽和西部地区门户枢纽功能,建成“一个枢纽,三个网络”,即成都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和西部地区门户枢纽,省内及周边省(区、市)省际航线网络,国内大中城市干线网络,面向欧洲、美洲、南亚和东南亚的国际客货运航线网络。到2015年,全省通航机场达到14个,全省机场直接通航城市超过108个,航线超过 150条,全省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6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55万吨,其中成都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5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50万吨。
专栏七 进出川综合运输大通道
重点民航项目
建成双流国际机场第二跑道和新航站楼工程,并全面投入使用。加快成都新机场前期工作,争取全面开工建设。建成九寨黄龙机场三期扩建、西昌机场扩建、南充机场扩建、阿坝红原机场、稻城亚丁机场。新开工乐山机场,迁建宜宾、泸州、达州机场。加快甘孜机场前期研究论证工作,适时开工建设。加快遂宁、阆中等通用机场前期研究论证工作,适时开工建设。
5.管道。
加快油气管道建设,进一步完善全省油气管网结构。积极支持建设省外进川油气管道,提高全省油气供应保障能力,填补供应缺口。加快连接几大重点产区和消费中心的省内油气管道建设和现有管道改造,拓展油气支线网络,提高对省内石油天然气的输送、调度能力。
专栏八 进出川综合运输大通道重点
管道项目
建设宁夏中卫至贵阳天然气联络线(四川段),北外环、楚雄至攀枝花至西昌、川东北至川西、大邑至青白江至德阳等天然气管道。建设兰州至成都原油管道,成都至乐山、内江至宜宾、泸州至成都、成都至遂宁至南充至广安至达州、昆明至攀枝花至西昌等成品油管道。
(二)完善内部交通网络。
1.城际快速网络。以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为骨干,国省干线公路为辅助,推进多层次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建设。在成都主枢纽与次级枢纽及重要节点城市之间,在利用进出川大通道的基础上,新建快速铁路和改造既有铁路,建设成都至周边的高速公路放射线,形成城际快速通道。在区域性次级枢纽和重要节点城市之间,建设城际铁路、高等级公路和重要城市过境高速,提高区域间经济干线技术等级,实现城市间快速连接。
2.地方铁路。科学合理制定建设规划,加快地方铁路建设。整合既有资源,构建地方铁路局部网络,拓展服务范围,形成国家铁路网的重要补充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强建设通往煤炭、矿产、旅游等资源富集地区,以及物流园区、港口、重要物资仓储设施等货物聚集地的铁路,提高大宗物资运输能力,促进地方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
3.干线公路。以提升等级、完善路网、改善路况、健全管理为重点,充分发挥干线公路在各级公路网和各种运输方式间的承接作用。加快建设连接重要旅游目的地、重要旅游景区和重要资源地的干线公路,大力推动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公路建设和发展。进一步提高国省干线和经济干线高等级公路比例,新改建国省干线和经济干线1.4万公里,实施干线公路大中修养护工程,全面提升技术水平和通行能力。
4.农村交通。依托干线公路,以县城为中心,完善覆盖乡镇、建制村的农村公路网络,服务民生,使农民群众享受到安全和便捷的运输服务。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覆盖广度,切实改善农村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基本完成通乡通畅、通村通达、农村断头路建设工程。继续实施通村通畅建设,新建和改建农村公路9.3万公里,启动山区和丘陵地区重要乡镇联网路,平原地区新农村综合体、示范片和农业产业园区的延伸线建设。完善农村道路配套,继续实施农村危桥、渡口、渡船改造,加快农村客运发展。加大农村安全保障投入,提高农村公路抗灾能力,切实改善农村出行条件。
专栏九 内部交通网络重点项目
铁路。建成绵阳至成都至乐山客运专线、巴中至达州铁路等项目。新开工建设成渝铁路成都至内江段扩能改造、绵遂内自宜城际铁路、广元至巴中铁路扩能改造等项目。加快乐山至自贡至泸州、宜宾至泸州城际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适时开工建设。建成叙永至大村铁路。加快连界至乐山、九寨沟旅游支线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适时开工建设。
高速公路。建成广陕广巴连接线、广南广巴连接线、绵阳绕城高速公路。加快遂宁至西充、遂宁经武胜至广安、内江至威远、绵竹至德阳至中江、蒲江至简阳至中江、绵阳至西充、德阳经蒲江至井研等高速公路以及部分城市过境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
干线公路。加快甘孜州“两路一隧”(国道318线、317线改造和雀儿山隧道)、阿坝州国道317线、省道302线、省道303线和凉山州国道108线、省道208线、省道216线、省道307线等藏区、彝区干线公路以及内地的国道108线、210线、212线、213线、318线、319线、321线和现有省道为重点的国省干线公路建设,进一步完善大九寨、川东北、川南、川中、川西等重要经济干线公路。规划研究第二大件运输专用通道。
(三)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功能。
1.成都主枢纽。
科学制定天府新区综合交通建设规划,加强与成都主城区综合交通的衔接,完善天府新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建设由国铁干线、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和城市轨道组成的天府新区轨道交通线网,加快区内高等级公路建设,完善公路网络。加强与铁路客货运站、机场、港口的衔接,完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为天府新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交通支撑和保障。
2.次级交通枢纽及重要节点城市。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依托,铁路站场、公路枢纽站场、港口、支线机场和区域间运输通道为基础,完善次级枢纽客货运输功能,扩大交通网络的覆盖范围。加快各次级交通枢纽间运输通道建设,加快建设泸州、宜宾、乐山、南充等水陆联运次级枢纽,遂宁、内江、自贡、雅安等物流配送次级枢纽,攀枝花、广元、达州、广安等省界次级枢纽,大力加强绵阳、德阳、巴中、资阳、眉山、西昌、康定、马尔康等重要交通节点城市建设,推进主要港口、铁路和公路货运场站、物流园区等集疏运网络建设,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
3.城市交通。加快建设规模合理、网络完善、结构优化、有效衔接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加强各种城市交通方式间、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间的紧密衔接,提升城市综合交通承载力,满足市民基本出行和生活需求。完善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大力推进成都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建成成都市区地铁线网主骨架,并加强市区地铁与市郊铁路、城际铁路的衔接,构建城市与区域一体化的快速轨道交通网络,形成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为补充的立体化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在市区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研究论证轻轨、现代有轨电车等大容量公共交通方式的规划建设。积极发展地面快速公交系统,提高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规范发展城市出租车业。优化城市交通出行结构,合理采用交通需求管理政策措施,引导私人机动车出行,倡导绿色出行,提升交通管理组织水平,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缓解交通拥堵状况。
专栏十 成都主枢纽及城市交通重点项目
成都铁路枢纽。建成成都东客站、成都至蒲江铁路、成都至都江堰铁路彭州支线、成都铁路枢纽环线改造工程、成都车站扩能改造工程、成都枢纽“一所三段”、成都枢纽城厢车站新建快运和特货作业区工程、成渝客专龙泉驿站等项目。加快天府新区联系川南地区的铁路通道研究以及天府新区铁路枢纽站选址等前期工作,争取开工建设。
成都公路枢纽。建成成都第二绕城高速。规划建设成都新机场高速公路。建设大件路货运外绕线。建成“三主九辅”公路货运场站。
成都航空枢纽。建成双流国际机场第二跑道和新航站楼工程,并全面投入使用。建设成都区域管制中心、成都终端区管制工程。加快成都新机场前期工作,争取全面开工建设。
城市轨道交通。开展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工作,整合成都主城与天府新区的轨道交通线网。建成并运营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1号线南延线一期工程、2号线全线、3号线一期工程、4号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地铁1号线南延线二期工程、3号线北延线及南延线、4号线东延线及西延线、5号线一期工程、7号线全线以及机场快线。启动1号线南延至煎茶段、6号线南段、10号线东延段(双流机场至万安至煎茶东)等项目建设。
(四)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1.提高运输服务水平,促进一体化运输。加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与合作,提高客货运输服务水平和效率。鼓励运输企业开展一体化运输服务,加强运输服务中的线路、能力、运营时间、票制、管理的衔接。创新运输组织模式,大力发展先进的一体化运输服务方式,有效延伸运输服务链。加快运输市场体系建设,加强快速铁路、航空运输市场的开发与培育,优化运输服务产品结构。
2.完善邮政普遍服务保障体系,改善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空白乡镇邮政局所补建工作,基本实现全省乡镇邮政局所全覆盖,行政村基本设村邮站。完善邮政普遍服务网络体系,健全保障和监督机制,提高普遍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力发展农村邮政物流,支持邮政企业全面参与农村物流流通网络建设,推进公路客运班车代运小件邮件、快件试点。推进快递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把成都打造成为西南地区快递服务中心。加快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快递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推进快递服务与电子商务协同发展。
3.依托综合交通网络,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支持集装箱运输、甩挂运输等运输方式,加强连接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转运设施建设,解决各种运输场站相互分离带来的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多次搬倒、拆装等问题,提高运输效率。推进公路铁路货运场站、机场、港口等单一货运功能运输场站向多式联运物流园区发展,引导货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由单一的货运业务向仓储、配送、分拣、包装等多元物流业务拓展。完善交通物流服务网络,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推进现代物流业全面发展。
4.提高交通运输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强综合交通运输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并完善智能交通基础数据平台,推进物联网发展及应用,逐步建立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信息采集、交换和共享机制,提供方便、及时、准确的交通信息服务。推进高速公路监控、联网收费系统,城市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建设,提高运营效率和安全性。
5.强化安全保障机制,提高应急反应能力。落实交通运输安全标准和措施,提高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的安全性,强化危险品运输的监管,加强交通安全意识宣传教育和运输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减少交通事故隐患,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完善交通运输应急预案和处置机制,建立健全包括省级、市级、县级、企业等层面的应急预案体系框架,加强灾害易发区域和重点区域的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加大应急装备和应急平台建设投入力度,提高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可靠性,增强交通运输应急保障能力。
6.提高运输效率,发展绿色交通。优化交通运输系统结构,促进铁路、水运等高能效、低能耗、节约型交通方式的发展,推进发展交通循环经济。合理引导运输需求,倡导低碳型交通消费模式和出行方式,提高运输组织水平,降低能源消耗。加强生态环保意识,加强交通运输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全过程环境保护工作,加快构建节能减排长效机制,推进绿色交通系统建设,全面提高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可持续发展能力与水平。
(五)规划投资。
“十二五”期间,全省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投资预计将达到8453亿元,比“十一五”增长172.5%,其中铁路2800亿元,公路4138亿元,水运410亿元,民航200亿元,地铁895亿元,邮政10亿元。
2022年10月11日,成都铁路枢纽环线(成都外环铁路)开通公交化运营!天府视高中心城被完美的圈在外环铁路之内,成都S5线与成都外环铁路相连!以后视高新市民在成都都市圈生活居住方便多了。
早在2015年国家批复成渝地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该批复中明确含成都外环铁路。小编从成德眉资同城化暨成都都市圈建设官方公众号了解到成都枢纽环线的设计速度为东环120km/h,西环100km/h,局部限速80km/h。
成都外环铁路已经纳入成渝地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也许未来视高,项目全长约450公里,串联了成都、德阳、眉山、资阳4市19个区县,成都外环铁路将与成都市域铁路S5线,成都市域铁路S11线,成都市域铁路S3线相连。目前成都市域S5线已经在2022年10月顺利全面开工,站点视高站首先完成打围施工,预计2026年即可胜利完工投入使用,成都市域S3线的7个车站已经全部完成封顶,预计成都市域铁路资阳线是最先通车的市域铁路。成都市域铁路S11线完成了前期初步设计,目前暂不具备开工条件,有关部门在积极争取S11德阳线早日开工。
推进成都都市圈建设和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交通先行,成都都市圈多项交通建设破土开工,特别是天府新区视高街道,奋力发展,积极主动融入成都,积极争取16号线延伸至视高,1号线延伸至视高大学城,引进成都七中教育资源,与清华附中合作,共同建设清华附中天府新区校区,与西南医科大学合作,成立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天府医院,视高正努力实现与成都同城化发展,一体化发展,一年一个变化,充分发挥成都地缘优势,视高中心城吸引力越来越强!
声明:本搜狐号非营利性,旨在学习交流。所登载文章如未注明原创,均来自网络,仅作为交流学习之用,相应的权利均属于原权利人。如权利人认为不妥或涉及到侵权,请来函说明,我们将及时停止转载和使用
现在没有六大路网性铁路枢纽这一说了,现在是中国十大路网性铁路枢纽,如下:
1.北京铁路枢纽:北京铁路枢纽属环形铁路枢纽,核心区形成内环(北京一北京南一广安门一北京西)和外环(丰台、丰西一东南环一双桥一东北环一西北环一丰沙一丰台、丰西)二重环线。通过环线连接京广、京山、京包、京原、京九、京承、京秦、京通、丰沙等9条铁路干线,并有国际列车通往朝鲜、蒙古和俄罗斯。北京铁路枢纽是以特大型客运站北京站、北京西站和路网性编组站丰台西站为主。北京铁路枢纽范围:京广线至琉璃河南站;京山线、京九线至黄村站;京包线至南口站;京原线至良各庄站;京承线至密云站;京秦线至通县站;京通线至怀柔北站;丰沙线至安家庄站。
2.天津铁路枢纽:承担着出入山海关车流的编组和天津地区客货到发以及港口物资水陆联运的任务。1949年以后,天津处于京哈、京浦两大铁路动脉交汇点,铁路建设发展迅速,先后修建和新建了唐塘复线、京山三线、陈塘支线、南堡支线、津浦复线、北环线、李港线、京九铁路津霸(州)联络线。
3.上海铁路枢纽:是东部沿海地区最大的枢纽站。既是京沪线和沪杭线的终点,又是我国远洋航运和沿海南北航线的中心,客流量和货运量极大。上海铁路枢纽地处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线路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五省和上海市。吸引区内工农业生产发达,内外贸易兴旺。人口稠密,旅游资源丰富,是全国客货运输最繁忙的枢纽之一。
4.哈尔滨铁路枢纽:是连接五个方向的东北北部最大的铁路交通中心。有哈大、滨洲、滨绥、滨吉等干线在此汇合。过境运输量很大。主要是木材、粮食、煤炭和大豆等。哈尔滨铁路枢纽管辖线路覆盖黑龙江省全境,兼跨内蒙古自治区 呼伦贝尔市和吉林省北部,有干线、支线和联络线67条,营业里程6734.7公里。滨绥线东端的绥芬河站和滨洲线西端的满洲里站,分别与俄罗斯远东铁路、后贝加尔铁路接轨。管辖线路南端在5条铁路的分界点(长滨线的兰棱站、平齐线的泰来站、通让线的立志站和图佳线的斗沟子站)与沈阳铁路局管辖线路衔接。
5.郑州铁路枢纽:地处我国中原地带,陇海、京广两大干线在此相交,沟通了东西南北十几个省的货物,是全国铁路网的“心脏”。郑州枢纽中的郑州北编组站站型为双向纵列式三级六场,在下行调车场尾部设有辅助调车场。其中上发场五渡十交大型组合道岔是当时我国最为复杂的道岔,大大提高了列车编解能力。编组站规模庞大,布局紧凑,编解能力强,主要承担着南北京广线、东西陇海线四个方向货物列车和郑州枢纽地区小运转列车的到达、解体、编组及出发作业任务,是名副其实的巨型"物流中转站",也是亚洲最大的编组站。郑州枢纽内还有一座大型货运站,这就是郑州东站,负责办理整车货物到发、零担货物到发、中转及货车洗刷消毒等业务,而以办理零担货物中转为主,零担货物中转量居全国铁路第一位。
6.武汉铁路枢纽:是京广、襄汉、汉九(江)铁路和长江、汉水航运交汇的交通中心,素有“九省通衢”之称,以水陆中转联运为其特色。武汉铁路枢纽曾为我国铁路四大枢纽之一、六大客运中心之一和四大机车客车检修基地之一。武汉铁路枢纽有京广线、京广客运专线贯通南北,武九线、汉丹线和沪汉蓉客运通道承东启西,是全国铁路通道的交会点。2011年前后,从武汉去上海、北京、广州、重庆等城市都只需5-6小时,前往中部城市不超过3小时。
7.沈阳铁路枢纽:位于东北铁路网的中南部,南与北京局相依、北与哈尔滨局相邻、东与朝鲜铁路相接。管辖范围以沈阳枢纽为中心,所辖线路东西长1216公里,南北长822公里,营业里程8809.2公里(不含秦沈客运专线404公里)。管辖线路跨及辽宁、吉林省的全部,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黑龙江省南部,河北省东北部分地区,其中:分布在辽宁省境内3565.2公里,吉林省境内3376.0公里,内蒙古自治区境内1601.7公里,河北省境内157.7公里,黑龙江省境内108.6公里。经济吸引区占地面积60多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500余万。
8.广州铁路枢纽:广铁集团成立于1993年2月8日,是经国务院经贸办批准、在原广州铁路局基础上组建的全国第一家铁路运输企业集团。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成立于 1993年2月8日 (其前身是原广州铁路局),是全国18个铁路局之一。广州铁路枢纽地处中国中南部,管辖广东、湖南、海南三省境内铁路,管内的京广、京九两线是全国铁路南北交通大动脉;湘黔、焦柳和石长三线是沟通大西南的钢铁桥梁;广茂、广梅汕两线地处西南、东南沿海,粤海铁路通道将海南铁路与大陆相连。是我国华南的水陆交通中心,京广、广深铁路与珠江航运在此汇合。黄埔港是广州的外港,经这里的海内外旅客和进出口货物流通量很大。
9.兰州铁路枢纽:兰州位于全国的几何中心,作为省会城市既是甘肃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西北地区主要客、货集散地之一。这里有陇海、包兰、兰青、兰新四大铁路干线汇合,既是通往青海、新疆的交通要塞,也是我国通向欧亚各国的国际通道,是新亚欧大陆桥的主要支点。根据兰州枢纽总图规划,兰州枢纽新建北环线是将现有的伸长型枢纽改为环形枢纽。北环线以货运为主,设兰州北站、大沙坪站,兰州北站为枢纽主要编组站,站址在沙井驿,规划建成双向三级式站场(上下行均能独立完成到达、编组、始发的运输组织);兰州西站为辅助编组站,办理地区车流;大沙坪站规划设置综合货场。南线(现有枢纽线路)以客运为主,设兰州和兰州西两个客运站,陇海客运专线引入兰州站。按照规划的“南客北货”的总体思路,将把现有兰州车站和兰州西站全部改为客运枢纽,建成后,将使兰州铁路枢纽的运力最少翻一番。
10.重庆铁路枢纽:在成渝、襄渝、川黔三条铁路干线以及长江和嘉陵江航线的交汇处,是西南地区最大的水陆联运中心。到2010年,重庆将成为国内铁路枢纽,届时有8条铁路穿过重庆市,形成“一环八射”的铁路网络,使重庆市铁路总里程达到1448公里,其中环线铁路里程有164公里。